在线留言
可持续发展ESG战略规划与报告落地实施路径
来源:瓴境洞察 | 作者:AI+郭春雷 | 发布时间: 2024-01-18 | 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帮助国内企业加快形成企业独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与企业愿景、经营理念和文化、以及一线的管理实践相契合的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国际市场规范要求。通过瓴境大模型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数据的挖掘,现将管理路径总结为3个阶段,9大环节,20个关键点。

为帮助国内企业加快形成企业独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与企业愿景、经营理念和文化、以及一线的管理实践相契合的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国际市场规范要求。通过瓴境大模型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数据的挖掘,现将管理路径总结为3个阶段,9大环节,20个关键点。

研究阶段包括:明确报告编制依据、确定报告范围。

编制依据须控制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至少选择2~3个ESG报告参考标准。对于上市公司,首选按照所在交易所的政策编制ESG报告,同时还可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及行业标准。二是应注意报告所采用标准的符合程度,并说明报告引用全部或部分标准,及具体的标准名称及发布年份。

报告范围须确定报告内容涵盖了公司哪些业务以及哪些运营主体。确保ESG报告范围与公司财务报告范围保持一致。若无法保持一致,则按董事会确定的主要环境、社会、治理风险来界定业务范围;除披露自身运营的ESG相关信息外,应纳入销售额或净利润占比超过10%的子公司。

编制阶段包括:组建报告编制小组、搭建报告框架、数据信息采集、编写报告内容。

在组建报告编制小组过程中,瓴境洞察将全方位参与成立由企业高管牵头,主要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及子/分公司(代表)具体实施的小组,统筹开展相关工作。

搭建报告框架的前提是必须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质性议题识别(例如,内外部环境及利益相关者全维度辨识)、诊断(例如,量化关键议题指标及差距)、提升活动(例如,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举措、绩效;公司治理、组织管控、制度流程与标准等)。

通常有三种可选参考框架:一是各章节以回应股东、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为主线的报告框架;二是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将报告分为社会、经济、环境篇章的报告框架;三是以公司识别的实质性议题作为报告主要章节的报告框架。

数据信息采集可采用现场/视频访谈、资料清单采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多轮信息采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数字数据等);应注意采用统一的数据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以保证不同时间的数据可比性,如有调整,应在报告内说明。

编制小组与内部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初步沟通,了解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内容及重点,然后根据访谈结果制定资料清单,开展资料收集与梳理分析工作。也可优化建立ESG信息收集系统,实现ESG常态化收资,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及数据质量,定期排查企业环境与社会潜在风险,协助企业管理决策。

编写报告应优先遵循上市公司要求的编写原则(如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制报告指引》“一致、平等、重要性和量化”原则,还可以参考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准确性、清晰性”等原则)。

为全面反映公司对实质性议题的管理及成效,报告中每个议题的内容应包括:理念、管理方法、报告期内行动、成果(定性与定量绩效)、案例、利益相关方证言等内容。

发布阶段包括:报告审验、报告设计、报告发布。

根据企业和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规范要求开展报告审验工作。报告排版设计符合公司色彩使用规范,风格与公司的企业特征、企业文化、报告主题相协调,与财务报告或上一年度的ESG报告等风格统一。封面应传达出企业文化、行业特征、社会责任理念等;内容兼顾文字与图表搭配及整体版式的设计;注意图标可读性。字体、图片、创意等需要取得相应版权,控制合规与声誉风险。并根据所在交易所要求,按时在指定媒介发布报告。做好报告解释与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