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无疑是2023年建筑业的重磅政策。
一方面,《通知》要求对企业发生重组分立申请资质的,对原企业和资质承继企业均需按现行资质标准的内容进行考核,保证双方都符合资质条件。这阻断了条件不足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分立等手段,获取高等级资质的路径。
另一方面,将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工程业绩作为资质审查的重要内容;被标注资质异常的企业,将无法申请办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升级、增项以及合并、重组、分立、重新核定等涉资质许可事项。这将导致被标注资质异常的企业将很难继续承揽/承担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业内掀起持证人员抢购潮,甚至一度推高了《建造师证书》价格。如果认为影响仅限于以上两个方面,未免短视。
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能理路,《通知》无疑推动了建筑业从“宽进”阶段,向“严管”“重罚”阶段转变,建筑行业也将出现新的动向:
首先,建筑企业数量将出现大幅压减,这在“国资发改革2016年135号文”早有预示。截至2023年第3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增加0.01%,建筑企业数量同比增加8.7%,从业人数近年稳定保持在5000万人左右;剔除税收因素等行业企业数量增长的政策性要求,经营管理不善、冗余新增、资质不达标、围标工具类建筑企业将面临重组整合,甚至关停,预期政策全面落地6个月至1年后,将出现重组整合、关停潮。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目的的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质增效。
无需焦虑的是,5000万从业人员就业将依然稳定,甚至高质量用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2007年至今,建筑业GDP平均贡献率在6.86%左右,建筑业的经济地位依然稳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22年1季度至今各季度GDP贡献率分别是4.8%、6.82%、10.29%、12.59%、6.99%、8.79%,如同2008年一样,建筑业逆周期调节作用与机遇再现。当然建筑业托底经济,仅相当于“定向放水”,而非大水漫灌,一方面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老基建,从“动脉干道”下沉到“毛细血管”;另一方面5G、物联网、特高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补齐科创领域基础设施短板而爆发。建筑业运用低碳、数字化、智能化、BIM等新技术、新装备提升劳动生产率正当时,需要强调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其次,《通知》的落地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内卷,但行业内卷的关键驱动因素更多是源于绩效考核的倒逼,大多数企业规划目标增速都在10%以上,部分指标甚至达到15%、20%以上,这远高于“一利五率”的考核要求。瓴境洞察在某集团《十四五规划修订》项目调研访谈结论显示,部分企业管理者直言“建筑行业经过高速发展的20年,优质项目所剩无几,在行业内卷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为完成经营承揽目标不惜大举介入投资项目,即花钱买项目,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俨然成为建筑企业新挑战”。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赞关注,欢迎定制瓴境洞察数字报告、数字化培训与管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