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开展《企业十四五规划修编》工作,瓴境洞察团队开展“建筑业大数据分享”专题活动,喜欢请点赞收藏,更多需求及时联系。具体如下:
2007年至今,建筑业GDP平均贡献率在6.86%左右,远大于5%左右的标准线(剔除疫情影响),GDP数据(图1)可见建筑业的经济地位依然稳固。2022年1季度至今各季度GDP贡献率分别是4.8%、6.82%、10.29%、12.59%、6.99%、8.79%,建筑业逆周期调节作用(机遇)再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见下图圈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建筑业的调节拐点;2021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筑业的调节拐点)。当然建筑业托底经济,相当于“定向放水”,而非大水漫灌,一方面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老基建,从“动脉干道”下沉到“毛细血管”;另一方面5G、物联网、特高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补齐科创领域基础设施短板而爆发。
图1:建筑业周期
2015年至今,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每月新签合同额均值588亿美元左右,全年平均新签合同额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ENR)。在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持续、地缘冲突加剧、通货膨胀高企、发达经济体金融环境收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建筑业也同样遭遇“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变弱”的三重打击,数据显示(图2)2021年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开始出现下滑,截至2022年7月,累计同比下降了-7.9%。需要正视的是国际宏观环境的周期性波动并不能改变建筑业的基本功能,建筑业的发展会拉动建材、成套设备、运营服务和技术标准等综合对外输出,为国家经济提供稳定的外汇收入,符合支柱产业的标准特征。
图2: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情况
2007年至今,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和产值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图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需求收入弹性约为1.3>1,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社会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建筑业的产业联动作用越来越强。需要正视的是随国家宏观经济的增速减缓,建筑业规模增速也同样在减缓。
图3: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与产值情况
2015年至今,随着建筑业规模的增长,建筑企业数量也保持持续增长,建筑业从业人数基本仍保持在3300~5500万人左右(季节性变动),需要正视的是建筑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同比增速减缓(图4),说明建筑业运用低碳、数字化、智能化、BIM等新技术、新装备提升劳动生产率正当时,需要强调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图4:建筑企业及人员数量情况
2007~2016年,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价格指数(RPI)波动下行,2016~至今总体保持波动上涨的趋势(图5)。2023年10月,面对连续走低的钢铁价格,mysteel对未来钢价持乐观态度,认为钢价短期内将出现先抑后扬。同样借鉴2008年的历史数据(图5),底层逻辑是基建救市不会允许随意薅羊毛,先抑有更有利于搞好大基建,后扬是市场需求增长带来的自然拉动。
图5: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价格指数RPI
2008年~至今,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制造业投资额总体呈现先抑制后扬的发展趋势(图6-1);营收收入稳步提升,其中运营维管营业收入增长较为迅猛(图6-2)
图6-1: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制造业投资情况
图6-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与运维营收情况
建筑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和改善了能源、环保、市政、交通、通信、厂房、办公、科研和商业、住宅等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从竣工价值占比看,住宅占比保持在60%左右,2018年达到66%左右的峰值,在房住不炒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住宅竣工和结构占比开始稳中有降;办公用房竣工价值于2018年达到峰值,竣工占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图7);文化、体育、娱乐、厂房及建筑物等竣工价值和占比稳步增长(图8);商业及服务领域竣工价值于2020年达到峰值,竣工占比稳中有降低;科研、教育、医疗、仓库及其他房屋建筑竣工价值和占比稳步提升(图9、10)。
图7:住宅、办公用房竣工情况
图8:文化、体育、娱乐、厂房及建筑物竣工情况
图9:科研、教育、医疗、商业及服务用房竣工情况
图10:仓库及其他房屋建筑竣工情况
从招标采购数量、新签合同额、产值三个指标扫描全国建筑业市场总体情况,各省/市建筑业市场可分为3个集群,其中蓝色集群的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图11);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下,还应该关注各省市政府支付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国整体负债率为28.97%,青海省的负债率最高达到84.33%,江苏省的负债率最低16.84%(图12)。数据可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踩对各区域省市发展脉搏,顺势而为是《企业十四五规划》调整的重点。
图11:全国建筑业市场总体情况
图12:各省/市政府负债率情况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赞关注。